不权威发布:2024 年值得关注的 24 个趋势
如果拥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你会用来做什么?
在过去一年,编辑们仍然保持着我们认可的工作方式——通过旅行认识世界、打开视野,同时观察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正发生的改变,将其中的趣味转化为媒体选题,并坚持与关键人物发生对话,抵达故事的核心。得益于这些不只是伏于案头的编辑工作,我们才能使用“超能力”制作出这份令人振奋的 2024 年的趋势清单:
品牌开始用播客的形式传达声音、时尚产业的高级产地离开了欧洲、邮轮旅行正吸引千禧一代的加入、传统中式体验已经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以及在今年的颁奖季,女性导演(终于)站在了聚光灯下……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频发的山火让“厄尔尼诺现象”这个关键词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头条,人们从未如此直接地面对气候危机的迫近,是时候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了!
相较于过去两年发布的“2022 年最值得关注的 22 个趋势”和“2023 年值得关注的 23 个趋势”,你会发现,本年度趋势清单中的 Lifestyle 分类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Earth,关注可持续领域。这是因为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选择的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在对地球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
基于团队经验和内容版块的趋势整理,并非作为大众生活指导出现,而是展现特殊视角下、世界的样貌,为乌云装扮者的读者带来启发。
感谢关注和支持,祝大家新年进步!
Brand
① 品牌刊物更关心
① 商业以外的故事
② 播客变成品牌的发声渠道
③ 开店之外,
③ 品牌在线下体验上发力
Culture &
Entertainment
④ 演唱会拥有听歌和
⑤ 见偶像以外的意义
⑤ 电影正在变成一种小众艺术
⑥ 女性导演终于站在舞台中央
⑦ 办公室设计首要考虑对创意的催生
⑧ 更坚定的杂志制作
Earth
⑨ 可持续领域开始输出创意
⑩ “荒野度”成为
⑩ 城市公园建设的关键词
⑪ 可持续设计的“第二阶段”
⑪ 来到身边
Fashion
⑫ 服装秀场主题更有冒犯性
⑬ 运动员在我们心中会更酷
⑭ 中性时尚继续流行
⑮ 时尚业的高级产地离开欧洲
⑯ 名人跨界担任创意总监
Travel
⑰ 邮轮旅行吸引千禧一代的加入
⑱ 远途旅行逐渐复苏
⑲ 公路旅行能够更深入地
⑲ 探索小众目的地
Urban
⑳ 胡同更新与在地文化接轨
㉑ 更多力量加入城市和街区更新
㉒ 中式体验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㉓ “融合”依旧是餐饮行业的主题
㉔ 新一轮的社交网络戒断开始了
在许多时尚杂志都变得越来越像购物目录时,品牌刊物却变得更像真正关于“新鲜事物”的杂志:选择制作刊物的品牌,都有树立品牌力的雄心壮志,这意味着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在纸张上与用户沟通自己的风格。
譬如,在 2023 年推出的第 18 期 Acne Paper 中,几乎看不到具体的产品露出,而是用精良乃至严肃的话题,在一期期的翔实内容中构建一种知识分子的“氛围”;东边野兽的杂志中亦不会列出护肤品目录,而是深入到云南、贵州的山里,讲述松茸、灵芝的“起源故事”。
关心比商业更辽阔的世界,能够让品牌的能量抵达更多人——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比直播间“爆品”更值得骄傲的、真正的品牌资产。
🔗 它才是最会做杂志的时装品牌,描绘每个时髦精梦想中的家
🔗 一翻开就是扑面而来的青年文化,这本新杂志带来了久违的乐趣
🔗 做杂志、做展览、做音乐,他们把护肤品牌做成不听话的野兽
播客作为社交媒体的优势是可以更直接地通过语气、环境声响来传达情感,同时也可以兼容更多场景(比如你可以在做早餐的同时听一期喜欢的播客)。
在时尚行业,路易威登有名为 Louis Vuitton [Extended] 的电台,由法国时尚记者兼纪录片制作人 Loïc Prigent 主持,内容为对诸多创意人士的访谈。Dior 则有 Dior Talks,增加了时尚以外的社会性议题,为品牌文化挖掘出足够深度。除此之外还有 Gucci 的 Gucci Podcast、Chanel 的 Chanel Connects 等等。
对品牌们来说,开设零售店当然是常见的、简单直接的呈现形式。但在一个以商业交易为核心的常驻空间里,品牌很难发起更充分、更全面的自我展示。在店铺里讲故事,无论如何都会受到限制,品牌需要依附其他的途径,做点“商业之外”有意思的事。
丝芙兰的 SEPHORiA 美妆节,将最新产品、大师课、沉浸式互动、生活方式体验打包在一起,用集会、甚至是盛会的形式,传递出品牌更多维度的价值所在;Gucci Cosmos、Pradasphere II 这样的大型展览,像一部立体的品牌编年史,把设计、审美和理念推向了幕前。这些店铺之外的线下体验,促成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深度对话,将成为受欢迎的发展侧重。
🔗 羡慕上海人,刚过完那个节,还有这个节
🔗 当人们涌向上海Gucci Cosmos,这10个细节让旅途更丰盛
在人们的生活被手机屏幕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时,演唱会是为数不多能够让人放下手机、感受到群体的凝聚力的时刻;漫长疫情的结束,“体验经济”的时代来临,意味着“演唱会狂潮”仍将在 2024 年继续。
作为拥有庞大影响力的“流行文化事件”,歌迷们来到体育场内,期待的是三个小时完全脱离日常的体验;而歌手们,则纷纷开始思考如何能最大程度地浓缩演出的影响力,让它拥有音乐以外的力量。Billie Eilish 会身体力行地在每场演唱会上践行保护地球的承诺,而 Taylor Swift 在史诗一般的 The Eras Tour 上,一遍遍地重复着女性力量、成长和友谊的故事。
演唱会不再只是“听现场音乐”的空间,它带来的是当下最稀缺的体验——真实的感动,以及离场后继续前行的力量。
🔗 做 Billie Eilish 的粉丝,除了听歌,还要和她一起关心地球
🔗 没什么是 Taylor Swift 的演唱会做不到的
电影院有多久没上映一部像模像样的超级英雄电影了?上一部引发全球广泛讨论的“特效大片”还停留 2020 年之前。人们的注意力也从一两个拥有超级影响力的大众明星身上分散,各个领域的博主、主播、创作者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明星已经不存在了。
创作的门槛在降低,创造的“特权”在大众化,娱乐工业从以往崇尚的精英主义,也转变为“人人都是创作者”,换句话说,越来越多非专业出身的人加入到娱乐产业中,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各种形式的娱乐产品——短视频、短剧、直播等——占据了观众的空闲时间。
娜塔莉·波特曼最近在《名利场》的采访中谈到,当电影变得更加小众,她便能更少地受到商业的束缚,转而自由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所以,不要担心电影巨星和超级 IP 的消失,或许电影并没有死,只是会变得更纯粹。
虽然《热辣滚烫》还在热映,但它已经打破了内地春节档剧情片的票房纪录,贾玲也成为了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导演之一。
视线放远至好莱坞,女性导演走到聚光灯下的势头更强劲:仅是 2023 年,《芭比》导演 格蕾塔·葛韦格、《坠落的审判》导演朱斯蒂娜·特里耶,《过往人生》导演席琳·宋、《萨特本》导演埃默拉尔德·芬内尔,《垫底俱乐部》导演艾玛·塞利格曼都获得了业内外的大声赞扬。电影行业里的其他岗位上,女性的存在感也愈加强烈。
甚至不仅是电影行业,女性创作者将作为一股同样重要的力量,更多参与到对我们生活世界的塑造、映射和想象之中。
🔗 因为她们,《芭比》讲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故事
🔗 一间由女性创立、管理、办展、重建的博物馆,长什么样?
New York 杂志在 2023 年的权力特辑里写道:大流行之后,当 CEO 们让员工回办公室坐班时,一半的人说了“no”。
工作与生活的节奏被打乱过一次后,人们不得不思考一些曾被视为理所应当的话题:为什么要去办公室坐班?理想中的办公室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在拜访了不同行业、不同风格的办公室之后,我们重新发现办公场域中设计的重要性:充沛的采光、流动的空气、合理的布局、舒适的家具、恰到好处的绿色景观......除此之外,一间好的办公室还要找到自己的风格,懂得如何打造出亲和、放松、让人能量充沛的环境——不仅是让员工们“回来”,而是用设计去推动创造、创意、创新的生成。
🔗 去三顿半上海新办公室串门,打听到了有关他们的 10 件事
我们对“纸媒已死”这个暴论时常感到矛盾:一方面,有关读者需求大幅下滑和杂志被迫关停、转线上的消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不同语言、不同领域的杂志仍在坚强创刊,一些树立了自我风格、坚持着高质量制作的杂志,比如电影杂志 Little White Lies、日本的 BRUTUS 和老牌的 TIME,还陆续迎来自己第一百期、第一千期、甚至一百周年的里程碑——用实际创作反驳人们对纸媒的悲观。
并不想落入一种“苦情叙事”。事实上,翻开这些杂志,你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杂志编辑、记者、设计师等创意人士的热情。通过扎实的故事、真诚的书写和不断打破的视觉设计,他们回应着当代生活的种种议题,探索常规之外的趣味与风格,或试图提供一份面对未知与不确定性的替代性思路。
阅读纸质杂志的乐趣,是无论出现多少个 ChatGPT 和 Sora 都替代不了的。
🔗 2023 年,人们不再看杂志,但这些杂志变得更好了
🔗 一翻开就是扑面而来的青年文化,这本新杂志带来了久违的乐趣
你一定用过一根并不那么好用、但杜绝了塑料的纸吸管,或者一个可以自动降解、但看起来像一个丑陋鸡蛋盒的咖啡胶囊。
在一个人类的未来和地球环境的关系无比紧密的时代,几乎人人都为了环保理念牺牲过一些使用体验,以及降低对于赏心悦目的要求标准。但随着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正在渗透日常的方方面面,令人喜悦的事情发生了,可持续品牌的发展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
输出创意和趣味。
一个最直观的观察是,市面上能接触、并且购买到的环保品牌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有趣。是时候抛掉环保命题的严肃性了,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无论其背后的可持续理念多么吸引人,当一个产品首先可以在视觉上取悦你,就也更容易在你的生活中停留更长的时间。
🔗 拿起一块肥皂,洗去身上的气候脏污
🔗 爱美的环保爱好者是这样买买买的
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已经成为一部荒野消失的历史——随着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高。如今,一个临界值已经出现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曲线。一个共识是,现有的城市公园应以恢复自然生态为主要目标,减少观赏植物,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
南昌鱼尾洲湿地公园、黄岩江北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都已经提供了良好的示例。在北京,生物多样性主题发布会在 2023 年 5 月宣布要在北京建成区营建自然带,提升荒野度,在自然带内,野草不拔除,落叶不清理……由其自然更新,尽力为野生动物提供原真生境。
🔗 在北京生活的人,都有会飞的邻居
两年前,一个展馆悄悄在意大利出现,展示了一种富有同理心的技术——通过改变蚕的结茧方式,让毛毛虫在布块上直接吐丝,而不形成蚕蛹。这样人类获取丝绸的过程就不必杀死蚕了。
随着其他例子的出现,包括 MoMA 建筑和设计高级策展人在内的人士认为一种新的趋势已经诞生了——“物种间设计”(interspecies design),虫子、植物、和动物的需求,会被置于人类之上。著名建筑设计媒体 Dezeen 的主编 Rima Sabina Aouf 下了一个论断,认为这是“可持续设计的下一步”。
过去两年间,在伦敦的蛇形画廊,两个相关的项目已经问世,它们的背景都发生在城市中:一个是有人工智能驱动的花园设计工具,能让设计师规划出对蜂蜜和其他授粉者更有吸引力的城市绿化;另一个则是提出许多可能性的展览——对建筑做出一些更改,让它们也更适宜城市中动物和昆虫的活动。
对其他生物更有亲和力的建筑和设计很快就会出现在我们身边,至少,也可以穿上不伤害任何一只蚕宝宝的衣服吧。
俄罗斯服装品牌 Pervert 在其名为 Femme Scandal 的系列中使用了独特的展示方式,女模特们满脸不情愿地被一身黑色装扮的男人拉走,官方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富家千金不情愿地被保镖带走,又或者偷偷溜进派对的女孩儿被俱乐部保安发现?
总之,这种带有一定冒犯性的主题收获了大量关注。
而除此之外,也有更多品牌选择相对锋利的主题,比如 Viktor & Rolf 在秀场中颠倒了舞会礼服,服装以奇特的角度挂在模特身上,以此表达对时尚界喜爱华丽服装的讽刺,同时展示品牌可以制作高级时装的能力。
AVAVAV 则是长期整活大户,在让模特在秀场中故意跌倒之后,又让秀场中的衣服自然破坏:模特走着走着鞋跟断掉、袖子会莫名其妙地掉落、太阳镜的镜片飞入观众席,而最后,整个秀场布景轰然倒塌。
这提出了更多的讨论,比如对远离人群的精英主义服装的批评以及对高级时装行业“假装”严肃的调笑。
🔗 战争、混乱和压抑之外,年轻设计师主宰的“另一个”东欧
过去一年中,让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时尚时刻,一定包括温网赛场上背着巨大 Gucci 旅行袋的网球运动员 Jannik Sinner。
当下的体育比赛,在很大程度上,同时是一个时尚事件;除了关注观众席上明星们的观赛穿搭外,运动员本身也开始进入时尚观察家们的视线。
即将到来的 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上,会涌现更多新鲜面孔:已经刮了一整年“户外运动时尚”的风,或许经过巴黎的盛事后,会变得更加强劲——运动员们在自己主场上的“带货效果”,应该比体脂率过低的超模们更强。
在刚结束不久的的伦敦时装周上登场的品牌,不论是 Daniel Lee 新近执掌的 Burberry、JW Anderson 本季怪诞的“橡皮泥”系列、还是去年刚推出男装系列的伦敦本土品牌 Simone Rocha……大部分品牌依旧选择用“男女装系列”来展示他们最新的设计,男性和女性模特在 T 台上鱼贯而出,展示的服装也不具有明显的“男装”或者“女装”标识。
观看最新系列的人们或许已经对这件事习以为常了,毕竟距离 GUCCI 正式宣布整合男女时装秀,前创意总监 Alessandro Michele 声明“将男装与女装结合在一起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掀起轩然大波,也已经有 8 年了。
但最新的时装周和秀场明显揭示,这股风潮还在进行中。
🔗 一份时髦的中性(unisex)指南
长久以来,法国制造、意大利制造的标签被骄傲地缝制在手提包的内衬和西装口袋内……欧洲国家生产代表着精湛的工艺,品牌们会在官方网站上展示他们环境优美的工坊以及匠人。
更早些时候,撕开口子的是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和三宅一生的时代,让日本制造逐渐跻身高端行列。
而近期南亚工艺正受到大量关注,Dior 会在其高级定制时装秀的现场悬挂印度制造的巨型挂毯;Moschino 在时装周展示由印度工匠制作的球形连衣裙;孟买刺绣公司 Les Ateliers 2M 的创始人 Maximiliano Modesti 说,他们的客户包括 Alaia、John Galliano 和 Isabel Marant。
事实表明,时尚行业的所谓高级产地正在向欧洲以外延伸。
🔗 时尚,Made in India?
不同于毕业于中央圣马丁的 Alexander McQueen 到 John Galliano,又或者鼎鼎大名的安特卫普六君子(六位毕业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服装设计师),当下,并无传统院校背景但有足够影响力的人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品牌创意总监。
在时尚领域,最知名的例子是 2023 年被任命为路易威登男装创意总监的 Pharrell Williams,他此前是一名出色的音乐人,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街头品牌 Billionaire Boys Club。此外,还有由说唱歌手 Future 担任创意总监的 Lanvin Lab。
其他领域的例子就更多了,健怡可乐邀请模特 Kate Moss 担任创意总监、说唱歌手 Cardi B 加入《花花公子》担任首位常驻创意总监……
“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尽管不如(传统时装设计)那么具有艺术性。它有自己的魅力,也绝对是等价交换的。”
对此,流行文化和时尚评论家 Evan Ross Katz 这样说。
邮轮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改变刻板印象。根据 Cruising.org 的数据,千禧一代和 X 世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兴趣乘坐邮轮旅行, 其中 77% 的从未乘坐过邮轮的千禧一代表示他们会考虑邮轮度假。
想象一下,在奢华的“海上五星级酒店”的甲板上,开起文身店、黑胶唱片店、KTV、精品咖啡馆、沉浸式戏剧演出……这些正在成为现实。
🔗 这座城市曾是法国殖民地,如今是新晋全球咖啡之都
由于出行受限,和街区概念的复兴,过去几年中人们对“附近”的兴趣似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不出家附近钟爱的咖啡店、餐厅和小酒馆,就很难觉得自己有什么生活。
然而仅仅在 2023 年一年,全球就贡献了过去几年中最好的旅行表现。人们对远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没有被取代,许多机构甚至大胆预测,2024 年还会创下更高的新纪录。
🔗 2024 新年旅行计划,参考这些榜单就够了
2023 是重启旅行的一年,媒体们曾预测所有人都在计划着一场“报复性”的旅行。事实也是如此,在热门假期,机票、高铁票变得一票难求,以至于 2024 年的春节假期,从三亚离岛返程的机票暴涨超过万元。
但人们不会仅仅满足于两点一线的旅行。过去一年,我们受旅游局邀请的差旅形式都变成了公路旅行——乘飞机落地后,再乘坐汽车前往周边城市或公共交通难以抵达的小众目的地。
对当地旅游局来说,自驾游的旅客往往拥有更高的消费意愿,会受到更多的重视。随着旅行经验的丰富,以及小红书上随手就能查到的详细攻略,出境自驾游也不会再是少数人的选择。
🔗 三天两夜、跨越五城,在大分县的“绝景”中放空
🔗 2024年最被期待的旅行目的地,两千年前的“世界十字路口”
🔗 等了三年的南半球之旅,新西兰9天8晚全程分享
我们走进 2023 年广受关注的白塔寺街区,与深度参与社区营造的专业人士展开对话。相比于让人有种失去韵味的南锣鼓巷,白塔寺的更新是我们更愿意看到的理想版本:它细水长流,尊重在地生活,在商业潜能和文化价值之间寻求平衡,街道、居民、新商业的力量都没有被忽视。
作为独属于北京的肌理,胡同更新将是这座城市的长期议题。无论是生活、商业还是创意的场域,胡同都尚有可观的潜力,关键在于如何将其与在地文化无缝衔接,从而激发出一种新的城市活力。
🔗 不像巴黎不像纽约不像首尔,北京的街区更新只像北京自己
🔗 沐浴着白塔之光,北京更新最快、最有能量的街区
🔗 收藏 23 家新晋咖啡馆,共赴重拾活力的北京春日
城市更新从来不是单一力量能够推动的:它既是建筑师和市政规划局的课题,也是商业、文化、环境、教育的课题。
正如我们最喜欢的街道上,不可能只存在一种业态一样,城市更新亦需要更多元的力量来参与——有新意的实体零售可以“盘活”曾经默默无闻的街区,一个新公园也可能让之前从未踏足这片区域的年轻人纷纷前往,而更加珍贵的,是所有人发挥自己的力量,让城市变得更吸引人。
🔗 三联评选的理想城市,是怎样的?
🔗 不权威发布:中国城市的梦想街区,应该是怎样的?
🔗 不像巴黎不像纽约不像首尔,北京的街区更新只像北京自己
当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以为来到了纽约巴黎东京首尔”式的本地打卡指南,一些品牌将目光瞄准了“不会被认错”的东方文化与审美。
无论是中式、新中式还是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更多中式风格,对于传统的重新挖掘无论如何都值得关注。从深耕中式甜品的元古与瑭所,到探索东方香气的观夏,它们在商业上的前进与口碑上的收获证明了这个方向的潜能。
品牌们在做的,不仅是“把店开到胡同里”和“给产品取一个有文化隐喻的名字”这般简单,他们更想通过现代设计,把被忽略了一阵子的“中式体验”重新带入日常生活。比如在瑭所你可以吃到一块儿空窗造型的千层蛋糕,或者去观夏把一份以茶或禅为灵感的味道带回家。
🔗 瑭所首店|空窗、落日和水乡,如何成为中国人的甜味
🔗 一直到三里屯的新店,观夏都没有重复自己
即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诞生的菜系,北欧菜在刚刚问世时也获得了“这是不是法餐”的质疑。这并不稀奇,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任何新菜系在诞生之初就自然地使用许多其他地区的食材和烹饪方式。
新晋最时髦的菜系之一,秘鲁菜,同样给人“融合”的感觉,作为南美国家,秘鲁向世界各地输出了原产自这片土地的土豆、玉米和辣椒,同时它的饮食文化又受到世界各地的影响,在国民料理酱油炒牛肉中可以看见中式大火快炒的影子,在刺身中能看见和东南亚菜系相似的特征。
几乎每个新旧菜系都在越来越自然地使用其他地区的食材和烹饪方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不分菜系的世界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 在中式 bistro 这件事上,北京不会再输
Open AI 刚刚发布的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 或许又会让很多人开始怀疑“真实”的定义——过去几年里,由 ChatGPT 引发的连锁反应固然令人振奋,但更多时候,也让人切实感受到互联网时代信息轰炸之下的疲惫。
戒断社交媒体,重返线下生活,用更“有机”的方式和人交往,会成为我们从信息流中短暂浮出水面的方式:像是手动地在“永不下线”的微信上,挂上一个“下线了,886”的状态。
🔗 周末观察:想做一个有爱好的人,可能要先找到组织
监制:Andy
执行:玛鲨、Lili、y、Moon 版式:Andy
插画:力力
如果理想中的绅士衣橱只有一个,必须让这个90岁的男人亲自打造
国内外品牌的龙年策划,还是“刻板印象集合”吗?
日清到底是不是一家做杯面的公司?
BRUTUS 杂志凭什么办了 1000 期,我们去东京找到了原因
一个真实的吻,一个虚拟的吻,我们都知道哪种更棒
100+ 爱北京的全新理由,由荒野气象出品的《气象万千城市指南:北京》,讲述的是属于“更新中的”北京故事。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Open Coffice(开放编集室)是一个播客节目,可以在小宇宙 APP 搜索收听,它的内容很简单:为我们的选题会和评刊会录音,然后进行剪辑。